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章 幸运(2)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维持皮克斯的运作要烧那么多钱,他根本不会买。90年代初,他一直在寻找潜在买家,与迪士尼签下协议后,依然在寻找买家,但少数几个潜在买家只对皮克斯的技术感兴趣,对电影制作并不感兴趣。卡特穆尔看着史蒂夫与各种类型的公司谈判,从霍尔马克(Hallmark)、硅谷图形(Silicon Graphics)到微软,每家公司的出发点都是皮克斯的软件将如何助力自己公司的产品。不过这些谈判最终都不了了之。史蒂夫开出了一个天价,而且丝毫不肯让步。一次又一次谈判的破裂让卡特穆尔觉得史蒂夫并非真心想把公司卖掉。“我知道史蒂夫为什么要那么做,有一些买家还是不错的,尽管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但毕竟能让公司生存下去。”他回忆道。但谈判最终全都破裂了。“后来我想了想,为什么谈判会全部破裂呢?难道他只是想证明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吗?”卡特穆尔觉得,史蒂夫可能是出于对皮克斯的忠诚,潜意识里故意毁掉了所有的谈判。“他觉得这是忠诚的表现,他在用这种方式向你承诺。我对史蒂夫了解得越来越多,能看出这一点。当然,这不是史蒂夫的自我剖析,只是我的观察而已。”

    卡特穆尔从来没从心理学的角度和史蒂夫谈论过这些协议,“我们的讨论不太会上升到哲学高度,每当提到个性问题时,他只会说,‘我就是我’。”所以卡特穆尔关于忠诚的理论无法得到证实,不过他的猜测却反映出史蒂夫当时的复杂心理。史蒂夫亏的钱比他原本想象的要多得多,特别是NeXT的境况也不是很好。当然他并不穷,他有足够的钱养家糊口,做他自己喜欢的事。看着《玩具总动员》慢慢成形,他开始真正爱上了皮克斯。皮克斯让他有机会暂时逃离NeXT,皮克斯的氛围比NeXT轻松得多。

    史蒂夫开始每周来一次皮克斯,虽然他在皮克斯无所事事。与迪士尼签下协议后,卡特穆尔负责招聘更多员工,增补人员的过程可能会引发动荡,因为史蒂夫卖掉硬件部门时,皮克斯刚进行过一次大规模裁员。但在卡特穆尔的掌管下,皮克斯并没有经历“愚蠢的扩张期”。

    史蒂夫完全没有参与《玩具总动员》故事情节的编写。拉塞特、安德鲁·斯坦顿、彼特·道格特(Pete Docter)和乔·兰福特(Joe Ranft)共同完成了剧本的创作,几位作家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包括乔斯·温登(Joss Whedon),他之后还创作了电视剧《吸血鬼猎人巴菲》(Buffy the VampireSlayer)并导演了电影《复仇者联盟》(The Avengers)。《玩具总动员》团队不仅工作高效,关系也很紧密。斯坦顿导演了皮克斯的第二部电影《虫虫危机》(ABug’s Life)以及《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和《机器人瓦力》(Wall-E),道格特执导了《怪兽公司》(Monsters,Inc.)和《飞屋环游记》(Up),兰福特主要负责好几部电影的剧本编写,直到2005年因为车祸去世。这四个人成为智囊团的核心成员,智囊团里有编剧、有导演,也有动画师,为每一部电影的导演出谋划策、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如此安排非常独特,智囊团成员手里并没有实权,但有实权的导演必须要倾听成员的建议,思考他们的建议是否合理。在智囊团的帮助下,《超人总动员》(The Incredibles)和《机器人瓦力》等多部电影最终得以脱胎换骨。不过,史蒂夫从来不是智囊团的一员,卡特穆尔不让他参加讨论,因为他认为史蒂夫的强硬个性会阻碍讨论的进程。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