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2章 元恂作乱的消息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身后的四位侍卫,又再次被冯润的歌声惊得七魂少了六魄。

    齐齐露出了痛苦的表情。

    翌日一大早,天气变了,乌云笼罩着天空,闷得连风都没有。天亮后没多久,天空开始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来,放眼望去,远近的景色被笼罩在一层濛濛的雨雾之中。

    因为下了雨,哪儿也不能去。

    冯润无所事事,便在东厢里吹笛子。吹得嘴巴酸痛,好不辛苦,好不容易一曲《凤求凰》能够吹出来了。

    元宏兴致奇高。

    轮到他伴唱:“……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歌声嘹亮,优美动听。

    正在欢乐间,只见白整一脸严肃,匆匆走过来。“陛下——”他低声道:“尚书陆秀大人派人自洛阳快马加鞭赶到,说有重要事情禀报。”

    元宏道:“让他到正厅,朕马上到。”

    他刚离开,冯润就向元恪招招手,在他耳际旁轻声道:“你去探听探听,到底出了什么事儿。”——只是好奇而已。

    好半天后,元恪苍白着脸回来,凑近冯润,因为紧张,控制不往哆嗦着声音道:“母妃,太子出事了。”

    真的是元恂出事了。

    缘于元宏的汉化改革。元宏在政治和社会风俗方面推开全面汉化改革,如疾风吹劲草,轰轰烈烈,势不可挡。整个北魏国,既有维护汉化改革的大臣,又有守旧反对汉化改革的大臣。

    特别是鲜卑的鲜卑旧贵及其后裔。

    凡事不能两全其美。

    改革也如此。

    如果元宏不推行汉化改革,那么北魏必然面临汉民族和鲜卑民族之间的矛盾;如果元宏推行汉化改革,那元宏就不得不面对鲜卑族内部“改革派”和“守旧派”之间的矛盾。

    那些鲜卑旧贵及其后裔不满元宏亲任中原儒士,对于迁都变俗,改官制服,禁绝旧语都抱着反对的态度,无时不刻不在想着破坏改革成果。但慑于元宏的气魄,审时度势,那些心怀不满的鲜卑贵族们没敢正面跟元宏冲突,却背后搞小动作。

    太子元恂年少。

    任性妄为,躁动不安。重要的是,他因为体肥,极讨厌洛阳的暑热,喜欢气候高寒的平城,作梦都想着回平城。

    也因为如此,他反感和抵触元宏的汉化改革,甚至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

    可面对元宏的威严,元恂哪敢说出一句半句排斥的话?唯有在行动上叛逆,——背着元宏,穿胡服,说鲜卑话,跟元宏规定颁令天下“三十岁以上的听其自便,三十岁以下的,一律改习汉语和中原正音,官民改穿汉人衣冠,概莫能外。”而唱反调。

    那些鲜卑旧贵及其后裔看在眼中,便自发地团结在元恂的身边,暗中鼓动和唆使他。

    这次趁元宏外出到嵩山巡查,元恂竟然胆大妄为,与自己的左右侍从密谋,秘密选取宫中御马三千匹,计划征调牧马轻骑回平城。

    四品谏议大夫兼御史中尉高道悦听到消息,急急赶到,对元恂严厉指责。

    元恂恼羞成怒,令人将高道悦杀在宫禁之中。

    金墉城的局面混乱。

    元恂带着他的人马要冲出金墉城城门的时候,金墉城领军元俨得知消息,立马派兵严密防遏各宫门,紧闭城门。

    元恂暴跳如雷,便在城内大骂叫嚣。

    元俨坚持拒不放行。

    整金墉城个引起更大的混乱,混乱局面一直持续到夜晚。次日一早,尚书陆秀派人快马加鞭从金墉城到嵩山,禀报元宏。

    元宏大为震惊。

    立即下令咸阳王元禧,彭城王元勰速返洛阳,把元恂软禁起来,同时对外封锁元恂作乱的消息。

    元宏并不急着回洛阳。

    翌日,带着众人到太室山中岳庙。中岳庙是道教圣地,始建于秦,西汉元封元年,群山环抱,规模宏伟,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幽雅庄严。

    元宏平静如水,嘴角一如既往的露出了云淡风轻的浅笑,看上去没有半分的不快,仿佛元恂作乱之事没发生过似的。

    这使元恪疑惑,偷偷问冯润:“母妃,父皇他——”

    冯润偷声道:“这叫泰山崩于前而不露声色,可懂?”

    元恪会意,赶紧道:“恪儿懂了。”

    对于元恂作乱,元宏怎会不伤,不痛?当年太皇太后为元恂取名“询”,字“元道”,太皇太后在他身上寄托了宏远志向,希望北魏国有一个崭新而辉煌的开始,而元恂,在太皇太后心目中,是继元宏之后的希望。

    而元宏,在元恂身上也倾注了极大的心血。

    寄予厚望,悉心栽培。

    元恂之举,无疑是对着元宏心口狠狠的刺上一剑,这痛,可谓是撕心裂肺,不可言说。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